金門年節美食˙豆渣圓(菜頭圓)
除夕的前一天,俗稱「小年夜」,金門許多地方,至今仍沿襲吃「豆渣圓」的習俗,除應節外,更有著”念舊惜福”的傳承意義。在地耆老道:廿九暝,食豆渣,會起家(閩南語音)。這便是許多在地人家在小年夜會流傳食用「豆渣圓」湯的緣由了。
金門早期農業社會時期,多數人生活並不富裕,經常是隨意果腹度過,有些貧困者,更是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。但到了小年夜(俗稱廿九暝),這頓晚餐,家家戶戶還是會盡力張羅讓家人飽餐一頓。俗諺道:廿九暝,食豆渣圓湯,無飢餓媳婦(閩南語音)。形容的便是這個思維。
於是先民將製作豆腐所剩的豆渣,混合地瓜粉、碎肉、蒜葉等,加入佐料蒸熟,做成了豆渣圓。然後將其裝入碗中,再盛入熬透的香濃雞湯,就成了這道小年夜飯的主角-「豆渣圓」湯。
之後,有些人家為了改善豆渣的口味,改以蘿蔔泥代替,故也有稱這種做法的叫做「蘿蔔圓」。版主吃的就是這種,蘿蔔的甜、蒜葉的香、肉末的鮮,在口中融合,再配上濃郁的雞湯,著實美味。只可惜據版主所知,沒有餐廳有出這道菜,旅友多只能欣賞圖文了。
延伸閱讀
安排金門行程請參考 金門旅遊攻略(點擊文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