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徵金門農業艱辛的工具-笳落
來金門旅遊時,在農田間,常可見到在水井兩側分別佇立一根柱子,然後再由一根橫槓穿過兩根柱子,橫槓上掛著一個鐵製或木製的定滑輪,在地人稱之為「笳落」(閩南語),也有人稱之為「轆轤」。惟其與古書上記載的「轆轤」似乎有著極大差異。
農民使用時,會在定滑輪跨過粗繩,繩子兩端再繫上水桶。打水時,將空桶往下拉,另一手則將打滿水的桶子往上拉,如此一來一往,便可節省打水時間及人力。
或許您也會好奇,金門為何會有這麼多的笳落及水井?原來金門年雨量雖達1000公厘,然而早期缺乏水庫及涵養水源的森林,年蒸發量竟高達1700公厘,因此先民只能依靠水井作為部分作物的灌溉用水來源。於是「笳落」的廣泛存在,正說明了金門農業的艱辛過往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