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自由行˙金城門戶同安渡頭 (2019.11再修改)
清代中葉以後,後浦的渡頭受到泥沙淤積的影響,漸向北移。其中“上港渡頭”即設於此處,由於它是前往同安縣城固定船班的碼頭所在,故一般慣稱為“同安渡頭”。過去是金門通往漳州、石碼及轉赴廈門遠渡南洋的主要碼頭,金門輪船公司之一的金星輪,一直到國共戰爭前都有從同安渡頭來往廈門固定對開的航班。
(按:金門未設縣前隸屬於同安縣)
後浦附近由於地形關係各渡頭均不深邃,到了嘉慶年間,甚至必須等到漲潮時方能進港。而同安渡頭在下船時,旅客經常需要脫去鞋襪,涉過泥灘,方能抵達陸地,十分不便。
光緒7年,地方士紳發起募捐建造石橋,同年11月建造完成,稱作“金門石橋”。
光緒32年,因石橋被浪沖毀數段,地方士紳再度集資修復,並於渡頭加蓋路亭一座,亭額「共濟」,自此石橋又名“共濟橋”。
民國38年,國軍為加強防禦工事,拆除石橋作為海岸碉堡的建材,但有部分石橋遺址,因為離海岸較遠搬運不易,尚存於潮間帶,退潮時刻仍可依稀得見。
(按:《建造金門石橋碑》即是在構築海堤工事時,重見天日,為這段拆石橋作碉堡的歷史留下見證,此碑現存於文化局碑林)
石橋根據碑文記載長一百九十丈,按清制換算約為600公尺,我們曾經跟著金門部落長、島主、北雁南飛等好友涉水前去尋訪,只見灘頭散亂的石板、石柱,不禁令人慨歎造化弄人。這裡曾是金門西半島貨物集散中心,早期物資從廈門運抵金門多經由此地上岸,送往迎來絡繹不絕,熱鬧非凡,當年碼頭上不斷交織著家族喜迎衣錦榮歸的“出洋客”,及泣送冒險出外打拼“豬仔”的景象,而今只剩石蚵坪獨唱。
此外這裡也是看夕陽、夜景的好地方喔 ! 走完金城民防坑道可以順道一遊。
參觀重點
日軍強徵馬伕殉難紀念碑
民國34年4月,日軍在各地戰場節節敗退,已屬強弩之末的日軍,仍在佔領地金門強徵500位馬伕及馬匹至大陸潮、汕一帶運補軍需,途中不但遭遇國軍攻擊也被盟軍飛機列為掃射目標,造成嚴重傷亡。而當年這些馬伕及馬匹出發碼頭正是同安渡頭,為紀念這段慘痛的歷史,因而在此設立紀念碑。
金馬解嚴25周年展 (坑道內展出)
展出內容介紹戒嚴時期下的金門。
旅遊資訊
在坑道入口旁設有解說站,對於同安渡頭的相關歷史有概略、重要的解說。
解說站旁設有公廁。適合規劃為雄獅堡至湖下濱海自行車道中繼休息站。
安排金門行程請參考 金門旅遊攻略(點擊文字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