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蚵的天敵“蚵岩螺”
蚵岩螺是一種肉食性的貝類,且以石蚵(牡蠣)為主要的食物來源,因此在以石蚵養殖維生的蚵民眼裡,無疑是個令人頭痛的宿敵。然而在蚵民除害蟲的演進過程中,也意外發現其不但可食亦十分美味,因而成為金門在地一項美食的食材。
蚵岩螺主要棲息於岩礁型的潮間帶,這類地形海浪較大,被沖刷掉落的蚵岩螺,會與礁石產生激烈碰撞,所以造就牠們的貝殼與生俱來即非常厚實,且為了減少太陽照射造成之水分散失,貝殼長有許多凸棘。
蚵岩螺在捕食石蚵時,會緊緊吸附於蚵殼上,然後分泌酸性物質將蚵殼溶出細孔,再以宛若挫刀的齒舌挫大孔洞,而後注入消化酶將蚵肉溶解,最後像吸果汁般將肉液吸出食之。
(上圖 苦螺與其卵鞘)
約在春季天氣漸暖之際,蚵岩螺會將牠的卵鞘產在蚵殼或蚵柱上,並牢牢附著。
“蚵岩螺”金門在地慣稱為“苦螺”,據說與其味道微微帶點苦味有關,而且在地的好朋友也特別交代:苦螺一次千萬可別吃太多,容易鬧肚子的。
延伸閱讀
安排金門行程請參考 金門旅遊攻略(點擊文字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