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自由行-金門傳統建築格局

 

 

山后民俗村入口02.jpg   

來到金門,很容易發現各聚落仍保存有大批的傳統式建築。舊時由於地理位置及環境的關係,金門常有海盜出沒,加上東北季風強烈,為了讓家人安居,族人便於守望相助,這種閩式磚石造的古厝可說是智慧的結晶之作。

 

除此之外,本地還有台灣地區較少見的洋樓式建築,這些多是因為早年金門謀生不易,許多人出洋工作致富之後,衣錦還鄉,以洋式的風情所興建的樓房。閩式風格的古厝與洋樓在聚落間交錯的景觀,拜軍管時期的高度管制與低度開發,金門可說是目前台閩地區傳統聚落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地方。

 

  金門的傳統古厝

金門閩式建築形式與格局.jpg

 

金門的古厝基本上以「合院」形式為主體,而又由「落」與「櫸頭」配置成不同的類型。主要可以分為:一落二櫸頭、一落四櫸頭、二落大厝以及三蓋廊等。

「落」是指正屋,「櫸」是櫸頭的簡稱,也就是房間。

  一落二櫸頭也就是一座三開間的正屋配合左右兩座廂房所組成

一落二櫸頭.jpg  

  一落四櫸頭則是一落二櫸頭左右各增建一個房間。

一落四櫸頭-慰廬.jpg 

  二落大厝是前後二座三開間的「正屋」與「次屋」,加上左、右兩邊的櫸頭,繞著中央的「天井」,所形成的合院式格局在平面格局上,二落大厝與三蓋廊十分接近,均為四合院的形式,不同的是在前落屋頂的處理方式,二落大厝的前落是將櫸頭及門廳統合在一個屋頂底,中以廂房連接,使整個建物成為前後兩落的宅院,祖廳置於後落,因此高度上後落會高於前落

兩落大厝-山前18號民居.jpg 

  三蓋廊是以一落四櫸頭為基礎,在大門入口之櫸頭加建圓脊、燕尾或磚坪屋頂,使之成為四合院的格局,稱為三蓋廊

DSC02364  

 

  金門的洋樓建築 

 

洋樓的型式001 (2).jpg

 

洋樓在地人又稱為「番仔樓」,一般來說分為五腳氣(五腳基)洋樓、三疊壽(三塌壽)洋樓和出龜(凸龜)洋樓等。

 

  五腳氣洋樓:其特色是在正面外廊築有列柱、或為平樑、圓拱或弧拱,二樓及屋頂女兒牆部份建有欄杆,並有山牆裝飾。「五腳氣」名稱由來是源於英國在南洋所推動的城市店舖住宅的改造,因為熱帶氣候,再加上公共空間的需要,英國城市店舖住宅需留出五呎的廊道(騎樓、亭仔腳),稱為(Five-foot Way)當地華人稱之為(五腳基)傳回金門便轉譯成「五腳氣」。

五腳氣洋樓.jpg   

  出龜洋樓:正外廊中央突,外貌有如龜頭,使平面呈凸字型,居民稱為「出龜」洋樓,其列柱或為平樑、圓拱或弧拱,二樓及屋頂女兒牆部份建有欄杆,通常有精緻的山牆裝飾,皆為三至五開間。

 出龜番仔樓.jpg  

  三疊岫洋樓:類似出龜洋樓的格局,但在正面外廊兩側有對稱突出,使平面呈凹字型,居民稱為「三疊岫」(三塌岫)洋樓,指其中間凹入的形式。

 

三疊壽洋樓.jpg 

 

另有一種在一層的傳統合院建築的門面上,加上西式山頭的做法,稱為「番仔厝」。番仔厝的格局事實上是二落大厝的一種變化,是將原本後落的四房合一廳」移到前落,再搭配二房合一廳」的附屬建築於後方。也就是說,番仔厝改變了原本二落大厝前後的關係,變成前落大於後落的做法。

DSC03409  

(資料來源:金門國家公園、內政部建築研究所)

 

  延伸閱讀  

安排金門行程請參考  金門旅遊攻略(點擊文字)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留在金門忘了飛 的頭像
    留在金門忘了飛

    留在金門忘了飛 Visit Kinmen

    留在金門忘了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