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深度旅遊-金門風獅爺˙石獅爺˙石獅將軍
為何有風獅爺?
便要從金門為何從唐朝草木豐美的牧馬之境,變成林木蕭條飛砂走石之地談起。
元朝在金門(元稱浯州)設有10個鹽埕,以伐木煎鹽的方式為主,採集食鹽,因煎鹽需燒耗大量林木,砍伐森林,這便是金門林木浩劫之始,也是造成金門飛砂走石的由來,目前金門仍保存西園鹽場遺址(元稱永安埕),對此段歷史留下見證。
明朝倭寇橫行,放火燒山多有紀錄,亦是造成金門林木消耗的原因之一,嘉靖年間就有漳賊勾結倭寇自料羅登陸,一路燒殺,前後50餘日。
明鄭時期反清復明,伐木造舟,亦是造成金門林木蕭條的原因之一。接著清初在打敗鄭經之後,為斷絕鄭軍後援,執行堅壁清野及兩次遷界令,焚屋燒林,再度重創金門森林,造成了金門在國軍大舉造林之前林木濯濯的景象。
失去林木保持水土及遮蔽東北季風,讓這座島上的居民飽受黃沙滾滾之苦,於是先民引入漳、泉州一帶的石獅闢邪信仰,結合當地鎮風防煞的需求,形成特有的風獅爺信仰文化。
何時有了風獅爺?
一般相信大多數是在清康熙年間遷界令期滿後,先民再度回到金門屯墾時引入。但據島地靈島主陳長志先生的考據亦有長達600餘年歷史的風獅爺。
風獅爺與石獅爺如何區別?
名稱的看法相當分歧,有認為相同者;亦有認為不同者;認為不同者,定義甚至兩者相反,難以考據。版主認為觀光者只要站在欣賞風姿各異,聽聽饒富趣味的傳聞軼事的角度,便足以享受在金門尋訪風獅爺的樂趣,然後在詢問的對象不知道風獅爺之名時,改以石獅爺稱呼即可。
如何尋訪風獅爺?
<行程前>
可以參考金門縣政府出版的金門自助旅行手冊、風獅爺千秋等書或者參考介紹風獅爺的網站,事先規劃想找的風獅爺然後結合行程順道拜訪。如果對尋獅特別有興趣,則可以依據地圖標示的風獅爺位置安排路線。但要提醒旅友同好,聚落型的風獅爺約有80餘尊(陸續仍在發現中),如果包含鑲壁、屋脊、門楣型的則超過130餘尊,加上大多數的風獅爺並無明顯標示,所在位置難以預期,花費的時間可能比想像中多出許多,2-3天要找齊,恐非易事。
<行程中>
可以參考金門縣政府印製的地圖,在機場、碼頭、車站、遊客中心皆能隨手免費取得,此地圖可以提供行程大致的方向。
到達所在村落後,可以詢問當地阿伯(阿婆),他們是最好的尋獅導航系統,依據我的經驗,幾乎都能獲得滿意的回應,金門鄉下的居民多是純樸熱情的,甚至會熱情的要帶你去找,或者邀你一起吃午飯呢。
如果你的行程隨興,可以跟他門聊聊村落風獅爺的故事,相信可以獲得一個充滿樂趣的尋獅行程。
如何欣賞風獅爺?
<觀察整體形象及材質>
姿態是蹲踞或是直立,材質是石雕或是泥塑。石雕尚可細分本地花崗岩、青斗石、泉州白石。
<觀察臉部形象>
表情是歡喜的微笑或是怒目猙獰,耳朵是雄糾糾的迎風耳或是和善的緊貼頭部,頭頂除了髻外有何形象。
<觀察脖子掛飾>
佩掛大鈴鐺、繡球或是圍著領巾。
<觀察手裡握持物>
這多半與當地居民祈求的重點有關,手上拿著的是帥印、令旗、銖串、繡球、毛筆還是寶劍。
<觀察腳踩何物>
踩著繡球或雙腳如何擺放。
<觀察風獅爺的性別>
兩腳之間有葫蘆或明顯器官的就是公風獅爺,一般而言手持帥印、令旗、寶劍等是公獅;而持繡球、彩帶者則是母獅。
<觀察背脊的毛髻>
造型各異,並非每一尊風獅爺都有。
<觀察有無紅袍加身>
這多半是居民還願時為其裁製的謝袍,有時還可見風獅爺的嘴裡塞滿麵條或者塗上糯米,這都是祭祀後留下的供品。
欣賞風獅爺應注意?
風獅爺是當地奉祀的神祇,旅者應抱持尊重當地信仰的態度,不宜有輕慢不敬的行為。
風獅爺設立、重立、遷移等經典案例
風獅爺是在地祭拜的神祇,舉凡設立、重立、遷移等等,均須獲得境主神明的指示,經過一定的儀軌,方可進行。縱然因故倒塌、損毀,也不能隨意扶正、修葺。以下是一些經典的案例~(點擊文字可連結至相關風獅爺)
風獅爺的設立-不合境主神明要求,退回重製(后湖武師爺)
風獅爺辭神遷移(塔后風獅爺)
風獅爺辭神摧毀重立(東洲風獅爺)
延伸閱讀
想知道更多風獅爺的故事,可參考尋獅樂吼專欄,跟我們一起到風的來處去拜獅吧!
深度旅遊 金門風獅爺全攻略
延伸閱讀
安排金門行程請參考 金門旅遊攻略(點擊文字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