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的愛玉-“薜荔”
薜荔是金門常見的植物,常以不定根攀爬在荒廢的古厝、岩壁或是樹幹上,因為牢牢地固定在附著物上,所以又名“風不動”。
長得像饅頭的果實,成熟後會變紫黑裂開,所以有個有趣的小名叫做“鬼饅頭”,其實這是要方便共生的薜荔小蜂離開。
成熟的薜荔,果實內有許多像芝麻的種子,將其刮下再以食用水不斷搓揉,便可製成類似愛玉凍的“薜荔凍”,只是因為薜荔果膠含量較少,缺乏經濟價值,因此在金門薜荔雖然有廣大族群分布,卻未見販售。
薜荔小檔案
桑科
花期:4-8月
果期:8-12月
長綠攀緣灌木,葉互生,全株具有乳汁。雌雄異株,因為花序著生在花序托中空內層,需透過薜荔小蜂來傳播授粉,而薜荔小蜂幼蟲也需要蟲癭花子房附生,這是大自然中植物、動物共生的實例。
部分資料參考 浯洲芳草 廖東坤老師著
延伸閱讀
安排金門行程請參考 金門旅遊攻略(點擊文字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