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自由行-經典閩式建築群˙山后民俗村

 

 nEO_IMG_DSC00855  

 

由於山后民俗文化村開放較早聲名遠播,一般人提到山后聚落總會直接與山后民俗文化村畫上等號。然而山后聚落應包含三個部分:頂堡、中堡及下堡。民俗文化村指的是中堡,僅是山后聚落的一部分。其間頂堡、中堡多數為王氏族人所居,下堡則多數為梁氏族人所居。

 

    1010439_677654138927979_1692514958_n  

 

王氏族人入浯可以追溯到開浯恩主陳淵率十二姓來金之時,至於山后王氏則由開基祖王璡於宋末遷入,以務農討海維生。

 

    nEO_IMG_DSC01273(1)  

 

中堡臨近獅山與寨子山(五虎山其中二座),整體座西向東,順緩坡而建,靠山面海,風水屬“五虎回頭”的地理,另有說法:日出宛若滄海懸珠,此處鄰近獅山,遠而觀之,仿若獅子玩繡球般,所以稱此風水地理為“獅子弄球穴”,從海珠堂內高掛的木匾得窺其奧。 

海珠堂匾.jpg 

 

   山后十八間的由來

 

   DSC01171 (2).JPG

 

19世紀中葉以後,清廷吏治腐敗、盜匪猖獗、人民生活困頓,金門子弟為尋求出路紛紛向海外發展。

  

1868年王國珍與姪子王敬濟東渡到日本發展,起初以布袋戲為業。 

 

1871年於神戶創立“復興號”開始從事貿易,海外事業遍及東南亞,從日本、中國沿海口岸、馬尼拉、新加坡到泗水都設有分號。 

 

1876年王國珍事業有成,榮返故里,因見頂堡鄉里族人眾多,房舍空間已不敷使用,擇定現址興建聚落,意欲分與族人。

  

1900年全部完工,共興建二落大厝十六棟,宗祠、學堂各一棟,合計十八間,這便是“山后18間”美名的由來。

 

 

 DSC02810.JPG

 

 王國珍發跡的傳說故事 

 

   DSC01177.JPG 

 

話說1869年冬夜,王國珍因為義助一名請求借宿的落難東北客,而開啟。 

原來,落難的東北客,初次東渡日本要尋找貿易伙伴,銷售東北盛產的大豆、小麥等農作,訪友未遇卻因為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隔閡,流落街頭,幸遇王國珍好心收留,才免被凍死,後來兩人成了莫逆

  

1871年兩人決定合作,由東北客提供農產品,由王國珍在神戶成立「復興號」洋行在日本經銷,經營起大豆等雜糧的生意。

  

由於貨源充裕,價格取得低廉加上大豆、小麥等雜糧,是民生必需品及畜牧用飼料,需求量龐大。王國珍經營的「復興號」生意蒸蒸日上,後來也銷售茶葉、蔗糖等民生物資。

 

之後在王敬祥等後進加入之後,關係企業日益發展,甚至擁有自己的船隊,事業版圖遍及亞洲各地,王國珍並成為旅日華僑總會會長。

 

 

DSC05875  

(上圖  神戶港 ,下圖  神戶孫文紀念館內展示之王敬祥與辛亥革命相關史料)

 

DSC06436      

 

 

有山后富、無山后厝”這句流傳在民間的諺語,道盡了王國珍的豪氣與義氣,可能有像山后王家一樣富有的,卻無人會花25年的時間一次蓋起18間大厝,並分贈族人居住。

 

 

  DSC09506 (2).JPG 

 

 山后聚落漫遊路線建議

 

1-2小時行程 (點擊文字連結)

入口牌坊→海珠堂大夫第(喜慶館)→王氏宗祠桄榔樹(百年)→隘門群(金門最大) →入口牌坊

 

3-4小時行程 (點擊文字連結)

入口牌坊→海珠堂大夫第(喜慶館) 風獅爺郵筒 王氏宗祠觀海亭頂堡開基祖厝桄榔樹(百年)隘門群(金門最大) →入口牌坊→下堡感應廟&風獅爺 寒舍花 

 

 可安排順道拜訪:獅山砲陣地 (點擊文字連結)

 

      山后旅遊點集錦.jpg 

 

      山后剪影.jpg 

 

 

  如何到山后民俗村

 

 

  金門地圖 

 

公共運輸:

沙美車站搭乘31號公車於山后民俗文化村站下車

山外車站搭乘25號公車於山后民俗文化村站下車

觀光公車:C08:25由山外車站發車,其在民俗文化村之行程為:

海珠堂→大夫第(喜慶館) →王氏宗祠  約安排45分鐘

機車(自行租用)

計程車

山后集錦.jpg  

 

  建議攜帶的工具

 

  

建議攜帶小型望遠鏡或相機長鏡頭,有助於觀賞精美的雕花紋飾

紀念戳章(置於海珠堂)

  金門其它旅遊紀念戳章地點 (點擊文字連結)

 

  溫馨提醒:

入口牌坊走到底有洗手間可使用。 

 

  相關閱讀:更多山后民俗村相簿 (點擊文字連結)

 

 

看誰在表演.jpg 

 

  春霧瀰漫篇

  

 

 

  延伸閱讀

 

安排金門行程請參考  金門旅遊攻略(點擊文字)

DSC01769(1) 

按接收通知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留在金門忘了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